1951年4月5日,朝鲜半岛的春天与往年截然不同。这本该是万物复苏、草长莺飞的季节,但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安徽股票配资,只有硝烟弥漫、枪炮轰鸣和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。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刺鼻的火药味,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人间炼狱。
快!后面的部队加快速度!急促的喊声在炮火中时隐时现。担架队正艰难地运送着伤员后撤,而美军的炮火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,依旧以令人窒息的频率向阵地倾泻着炮弹。不过此刻,63军的战士们终于可以安心撤离了,因为180师的官兵们已经连续急行军十八个昼夜,终于赶到了伊川地区接防。
十八天前,180师三个团共计11300名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大桥。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作战,年轻战士们脸上写满了激动与豪情,嘹亮的军歌在江面上回荡。然而,残酷的现实很快给他们上了第一课——连续数日的急行军让每个人都体会到了战场的严酷。按照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,他们从新义州出发,途经定州、海南里、江东、三登,最终抵达伊川地区,接替已经在此浴血奋战多日的63军部队。
展开剩余84%4月22日,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!根据彭总的战略部署,志愿军三个兵团11个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。180师隶属的第60军接到的任务是突击分割美军第25师和土耳其旅。第60军下辖179师、180师、181师三个师,其中180师由于组建时间较短,战斗力相对较弱,因此被军长韦杰留作预备队,而战斗力最强的181师则被派往最前线。
然而厄运似乎特别眷顾180师。当第五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,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将179师、181师分别划拨给12军、15军指挥。这一决定让60军军长韦杰陷入了困境——他手头可用的部队只剩下180师这一个师了。按照原定部署,第60军需要在第二阶段将美军王牌部队——陆战1师和第7师牢牢牵制在楸谷里和大龙山一线,切断美军与南朝鲜部队的联系。这个任务本就艰巨,现在更是雪上加霜——美军两个师总兵力近四万人,而180师入朝时仅有一万余人,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消耗,实际兵力已不足万人。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,180师要啃的确实是一块硬骨头!
但中国军人向来有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!5月16日深夜,180师全体官兵在师长郑其贵的率领下,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北汉江!战斗初期进展顺利,师部接连收到前线捷报:539团攻克杜武洞,540团拿下仓村里。然而郑其贵师长的眉头始终紧锁,直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。
九弹消灭十坦克!师参谋长王振邦手持电报,兴奋地冲进指挥部向郑其贵报告。原来几小时前,538团3营作为前卫部队,在一条公路上与美军陆战1师遭遇。面对这个劲敌,团副参谋长杜岗临危不乱,发现美军坦克纵队停在公路上后,立即调来爆破组和无后座力炮连,同时命令7连分兵占领两侧高地。在炮连副连长邸安邦的精准指挥下,两门无后座力炮分别瞄准了坦克纵队的首尾两辆。开炮!随着一声令下,炮弹精准命中目标,顿时照亮了夜空。其余美军坦克慌忙还击,却发现我军炮位恰好处于其射击死角——这显然是邸安邦精心选择的位置。在接下来的战斗中,又有数辆坦克被击毁,其中一辆试图逃跑却翻下山沟。最终,仅用九发炮弹就摧毁了十辆坦克,创造了九弹消灭十坦克的辉煌战绩。这一战例后来被志愿军司令部作为反坦克作战的典范加以推广。
然而战局并非总是尽如人意。5月20日,当180师主力推进至远水洞一线时,与美军陆战1师展开了正面交锋。两支劲旅的碰撞,注定是一场血与火的较量!刚一接敌,180师官兵就感受到了美军火力的恐怖。虽然入朝以来多次与敌交手,但以往多是利用地形与敌机周旋。而这次是实打实的阵地战,无处可躲,战士们只能端起机枪,与呼啸而来的敌机展开殊死搏斗。敌机刚过,美军步兵就在坦克掩护下蜂拥而至。这些钢铁巨兽为敌军挡住了大部分火力,为了摧毁它们,战士们付出了惨重代价。当反坦克炮弹耗尽后,有的战士甚至用血肉之躯与坦克肉搏——有的冒着机枪扫射将手榴弹塞进履带,有的试图用泥巴糊住观察窗,更有勇士跃上坦克想将手榴弹投入舱内。这些悲壮的土办法虽然有效,但伤亡数字也在急剧上升。敌人的进攻一波接一波,战士们的神经在极度紧张与短暂松弛间不断切换。
5月21日,志愿军司令部内,彭德怀司令员凝视着作战地图,眉头紧锁。他深深感受到了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的狡猾——对方准确判断出我军后勤补给只能维持一周攻势的弱点,对第五次战役做了针对性部署。很快,志愿军总部下达了撤退命令:各兵团准备于23日晚向涟川、铁原、金化、华川地区转移。这道命令经过层层传达,从总部到兵团再到军级单位。
第三兵团司令王近山决定让第60军在白逸里、白积山以南依托山地层层阻击追兵。接到命令的韦杰军长忧心忡忡——此前179师和181师已被调走,现在虽归还建制,但两师距离都有近百公里,短时间内难以回援。无奈之下,韦杰只能命令180师担任阻击主力,以一个团在北汉江构筑防线,主力则在南岸掩护兵团主力与伤员后撤。
美军似乎嗅到了志愿军撤退的气息,5月22日对180师阵地发动了疯狂进攻,企图打开缺口追击。整整24小时,枪炮声从未停歇,180师与陆战1师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。阵地数次易手,尸横遍野,鲜血染红了北汉江水。同日,志愿军总部直接命令第3兵团39军提前撤离,这本是为避免交通拥堵的举措,却给各兵团传递了错误信号——似乎可以自行决定撤退时间。于是第3兵团司令部也令15军于22日提前撤退,这直接导致180师左翼完全暴露。
5月23日上午,兵团又突然电令60军:因尚有8000伤员未转运,阻击部队暂不撤退,需坚守3-5天。韦杰将命令转达给180师,郑其贵师长刚接受任务,侦察兵就带来了晴天霹雳般的消息:右翼的63军不见了!原来隶属19兵团的63军未收到暂缓撤退的命令,已经撤离。至此,180师左右两翼门户洞开,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郑其贵深知以孤军继续防守必败无疑,但军令如山,必须执行。就这样,180师成了敌军包围圈中的孤军。但这支猎物绝非待宰羔羊!在日益缩小的包围圈中,饥肠辘辘的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战斗,用子弹回应敌军的劝降广播。韦杰军长多次致电兵团请求指示,却始终杳无回音——后来才知兵团司令部遭空袭,通讯中断。
到5月25日,180师已深陷重围。美军第7师占领左翼马坪里,第24师控制右翼松亭里,正面则是南朝鲜第6师。韦杰当机立断,违令命令180师于26日夜突围,选定鹰嘴峰为会合点。他派179师前往接应,但因美军阻击和暴雨延误,当180师残部千辛万苦抵达时,鹰嘴峰上飘扬的已是星条旗。随后组织的向史仓里突围也告失败。5月28日凌晨,郑其贵下达了最后命令:化整为零,分散突围。
作为自红军时期以来唯一成建制损失的部队,180师的遭遇是志愿军最惨痛的失利之一。
[总字数:约2200字]
发布于:天津市紫英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